老鼠認識的誤區有哪些
老鼠與人關系密切,但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。其中,有些誤區影響到鼠害的正確治理,康雅殺蟲滅鼠公司認為,以下幾個誤區應該糾正。
鼠藥作用越快越好。為了牟利,不法商販極力推銷國家早已禁用的強毒急性鼠藥,如毒鼠強、氟乙酰胺等。其實,作用快的鼠藥效果并不好,因為,老鼠進食是斷斷續續地進行的,吃少量毒餌后就感到不適,會立刻停食;而且,老鼠疑心重,還沒有吃到毒餌的老鼠,看到吃毒餌的同類突然大批中毒甚至死亡,它們會停止取食,甚至搬家。作用慢的鼠藥正好相反,先吃的在一段時間里安然無恙,會繼續吃,同類也不甘落后,跟著取食;這樣,同群老鼠很可能同歸于盡。所以,目前國家批準使用的絕大多數是慢性鼠藥。貓是老鼠的天敵,會吃老鼠是肯定的;但目前貓已角色轉換,成為人的寵物,飲食無憂,無需捕鼠為生。加之建筑物的門窗嚴密,雖然擋不凈老鼠,卻不利于貓的出入,使其活動受限。多次調查證明,養貓戶的鼠密度僅比未養戶低三分之一,而他們鄰居家的鼠密度則與未養戶沒有差別。這說明一貓鎮三戶的說法是錯誤的。此外,貓會吃鼠留蟲,由蟲將疾病傳播給人。在流行性出血熱疫區,養貓戶的人群發病率高于無貓戶。所以,為滅鼠而養貓不可取。提倡吃鼠肉。提倡者的初衷是吃鼠減害,出發點是好的。他們想,中國人多,講究舌尖上的藝術,如果都吃鼠肉,群起而吃之,天天吃,人人吃,老鼠肯定多不起來。殊不知老鼠,尤其是家鼠,身體內外的病愿微生物、寄生蟲很多,其中不少能使人得病。想安全地吃鼠肉,必須逐一檢查化驗,排除帶有傳染病病原體以及含有鼠藥的個體;目前,查驗技術不成問題,但費用不低,高于鼠肉價值的幾倍、幾十倍,化驗肯定賠本。相反,養殖的雞鴨、牛羊,上市前也要化驗,但只需化驗很少的樣本就行,因為這些禽畜都可視為同一總體,化驗樣本可以代表總體。老鼠可不一樣,互相之間沒有個體與總體的關系,誰也代表不了其他個體,只能全部化驗。何況,要很多人接觸老鼠,保證安全并非易事。所以,提倡吃鼠肉不是好招。
鼠怕人味,有人這樣提出,在布放鼠夾時要戴手套,以免鼠夾上遺留人味嚇退老鼠。此說似是而非,老鼠可能聞出人味,但不會害怕,否則,老鼠就不會咬壞衣物、盜食點心了,甚至也不敢闖進住宅了。還有人提出,捕到過老鼠的鼠夾,一定要很好地清除鼠味,否則,再次使用就捕不到老鼠。當然,清理甚至消毒鼠夾都無可厚非,其目的是衛生防病,而不是清除鼠味。因為,老鼠中夾,瞬間死亡,即使鼠間存在警告信號,也來不及留下;但鼠夾上的血跡與排出物,對使用者卻構成威脅,應該認真處理。
冬季滅鼠、防鼠問題,可咨詢廣州滅鼠服務熱線:020-87648182